赛场上没有助威与喝彩声,只有计时器的数字在流逝,青少年指尖翻飞,快速记忆着摆在面前的卡牌……这是前不久在石家庄举行的青少年脑力运动公开赛中的热闹景象。
长期以来,围棋、国际象棋、记忆运动等项目被视为高门槛、专业化程度高的智力竞技,远离寻常生活。一方面,智力运动赛事场地封闭,又自带入门的门槛,与传统认知体育比赛的“喧嚣”完全相反,人们谈不上广泛参与,更难形成“规模效应”。
曾几何时,各类智力运动还是小众和精英的代名词,如今却正悄然发生着“专业”向大众化的转变。
就在上周末,石家庄就有脑力运动公开赛、国际象棋校园选拔赛以及桥牌、象棋等多个智力运动赛事同时举行。智力项目在启迪智慧方面的巨大潜力,被越来越多人认识。仅以石家庄为例,桥牌特色校已达到了三位数,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国际象棋、围棋、象棋纳入第二课堂。大家也渐渐感受到,“体育运动”不只是挥洒汗水,在静默的赛场上,思维的敏捷、策略的选择、精神的砥砺,同样是体育精神的体现。
而在意识改变的同时,技术的进步,真正打破了智力运动与大众参与之间的壁垒。
十几年前,棋手还要翻书研究棋谱,现在通过数据库就能快速检索上万盘同类开局。只要对任何一项智力运动有兴趣,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自学入门。
以往智力运动因参与者寡,很难在现实中找到志同道合的圈子。而在网络中,这种局限反而成了智力运动项目的优势,“人人皆可参与、随时皆可竞技”成为可能,也让智力运动被赋予了新的交流与沟通属性,例如一款著名的国际象棋对弈平台,不仅能够与世界各地棋友对弈,还能在下棋过程中聊天互动,被许多爱好者拿来作为练习英语交际的辅助。大家随时随地都可与世界各地的爱好者来一盘对决,并在上面展开跨越时空的交流。
智力运动,在当下得到了新的肯定,它不仅是一种比赛,更成为一种提升认知能力、培养专注力与逻辑力的生活方式。其魅力,在于每一个参与者在没有硝烟的博弈中提升自我。当我们不再将它视为“小众竞技”,而视作一种生活方式和大众体育的新选项,它便拥有了广阔的未来。
(来源:石家庄日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