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云健身”带来体育消费新机遇
发布时间:2021-03-05 信息来源:   点击返回 >>
 
春节期间,以“健身过大年·运动贺新春”为主题的第二届全国智能体育大赛·2021春节档赛事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关注。据统计,赛事自2月8日启动,至今已有16万人次通过咪咕文化、想动、跃动等线上赛事平台参与到赛事当中,其中家庭成员一起参与的用户数量占了近2/3。在留守过年、居家防疫的环境下,全国智能体育大赛春节档赛事开启了“居家健身,运动过年”的健康新民俗,成为乐民众推崇和追求的春节新时尚。
 
“作为一名跳绳爱好者,我每天都坚持尽量在固定时间进行跳绳打卡。跳绳有助于增强血液循环和心肺功能,还有利于强身健身,更重要的是还能减肥。我经常还会参加一些线上比赛,线上和线下比赛最大的不同是没有压力,而且还是对自己的挑战,可以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。”一位跳爱好者杨女士说。
 
谈起云健身,另一位石家庄市民黄女士表示,“我以前办过几次健身房的卡,最后都不了了之。”在过去的健身经历里,黄女士曾遇到过健身房“跑路”,也曾因为课程无趣未能坚持下来……后来,她开始跟着健身类APP课程在家练动作、跑步打卡,感觉很不错。而一位衡水的李女士则告诉记者,自去年疫情以来,她和朋友都不爱去健身房了。“疫情期间就开始尝试在家健身,后来健身房重开,去健身房要带锻炼的衣服和洗漱用品,还要抢器材,在家打开视频直接练就行了。”
 
自去年以来,尽管不少线下体育赛事受到疫情影响而取消,却推动了体育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加快发展。运动类App的使用成为常态,直播健身、在线培训、网络赛事、线上销售等体育产业新模式受到热捧,成为运动新时尚。热爱运动的人们即使不去健身房、运动场,仍可以在线上打卡健身,随之线下传统的健身方式、健身环境、健身观念已在悄然改变。
 
在线打卡、训练直播、定制课程……目前“云健身”由最初简单记录跑步运动轨迹,到后来上线跑步教程、训练计划、自营商城,建立会员体系等,已经实现了线上运营闭环。尤其是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,全民健身热情高涨,因疫情所产生的“云健身”也因简便易行的优势更加具有生命力。“互联网的介入,可以实现健身信息数据化,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。”乐刻运动创始人韩伟说,通过合理的信息采集和会员反馈,可以判断用户的运动喜好,从而进行精准推送。
 
一位体育产业资深专家表示,无论是线上锻炼,还是线下组队,都体现了互联网对健身行业发展的赋能,其打破了传统健身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,健身爱好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训练,参与线上交流和比拼,充满了群体参与感,也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。“线上布局与尝试,打造了多样化消费场景。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压力,也拉动了体育器械销售,更对健身行业未来的发展有一定启发。”
 
《健康中国行动(2019—2030年)》显示:到2022年,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国民比例要达到37%,到2030年,这个数字要达到40%。专家认为,目前已经有很多人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,有了健身的动力。这对于包括互联网健身企业在内的体育产业来说,应该抓住国民对健康的关注,发展自身、服务社会;对于企业来说,必须以更优质的产品服务来满足大众的需求。“‘云健身’应运而生,无疑能成为线下健身的有益补充,但要想更快更好地发展,还是要加以规范化。一方面,有关部门应设立线上健身指导机构,搭建官方平台,完善监管内容,指导行业规范化运营,使“云健身”能够健康发展;另一方面,要加强科学引导,抓紧制定相关准入标准,建立线上健身规范体系。同时,要加强监管,及时发现问题,切实纠正行业乱象,当好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后盾。”
 
目前我国的体育产业增加值仅占整个GDP的1%左右,但是在发达国家,体育产业的增加值占据GDP的比重通常达到2%~3%。也就是说,国内的体育产业市场规模还有巨大的增值空间。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,中国体育消费需求,从传统的体育制造用品初次消费,转向娱乐性消费、观赏性消费。体育产业化的本质是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。在“互联网+”体育的驱动下,围绕人们日益增长的各种体育消费需求,体育与科技、教育、文化、旅游、医疗、信息等产业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加深,衍生出许多创新产品业态,云健身,云赛事等新业态的迅速发展,也让体育产业衍生出更多新的消费增长点。